幼兒疫苗提前於入小學前接種
吳俊厚醫師 整理 資料來源:疾管局
為讓幼兒及早獲得保護力,兒童之「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第二劑及「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四合一)(Tdap-IPV)」,請提前於入小學前於各地衛生所與合約醫療院所完成
疾病管制局表示,基於社會型態之轉變與家長對於疫苗接種審慎之需求,為提升接種品質與效能,並讓幼童及早獲得保護力,依據衛生署傳染病防治諮詢委員會預防接種組(ACIP)決議,將原先於國小一年級全面接種之「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Tdap-IPV)」提前於滿5歲至入小學前於衛生所或醫療院所完成。
接種作業自本(101)年4月起開始,先行針對即將於今年9月進入國小就讀之兒童實施,請家長於兒童進入國小一年級就讀前,攜帶其兒童健康手冊之「預防接種時程及紀錄表」、健保卡,就近前往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MMR疫苗第二劑與Tdap-IPV疫苗(兩針可同時接種),而今年日本腦炎疫苗(JE)則仍維持於國小一年級時全面接種。但自102年起,滿5歲以上之兒童則於入國小前完成MMR疫苗第二劑、Tdap-IPV疫苗及JE疫苗第四劑等三種疫苗之接種。
疾管局提醒家長,除上述原小一應接種疫苗外,若兒童尚未完成學齡前應接種之各項疫苗,請依衛生所或合約院所安排之時程,儘速完成補接種及前述提前施打之疫苗接種,並於國小入學時將「預防接種時程及紀錄表」影本繳交學校查核。
本院備有以上兩種公費疫苗,可同時接種,已開放全面施打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活動已圓滿結束 , 感謝各位可愛寶寶的踴躍參加 !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日本腦炎介紹
資料來源: 疾病管制局
整理: 吳俊厚 醫師
2016年開始,台灣開始進口新型日本腦炎疫苗,提供民眾有新的選擇,詳細介紹請參見本網站文章 https://goo.gl/fBM4OK
症狀
日本腦炎係感染日本腦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腦膜腦炎,受損部位包括腦、脊髓及腦膜。日本腦炎病毒的感染大部分為無症狀感染,少部分輕微病例會產生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等症狀,嚴重者則出現頭痛、高燒、腦膜刺激、昏迷、痙攣等症狀,最後導致精神、神經性後遺症或死亡。
日本腦炎臨床過程與預後變化較大,恢復期較長。其產生的神經性後遺症包括不正常肌張力、語言障礙、運動肌無力等。精神性後遺症以脾氣暴躁、性格不正常為主,智力不足則常發生在年輕的小孩。
致病原
日本腦炎病毒
流行病學
發生在北起西伯利亞、日本延伸至臺灣、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斯里蘭卡、澳大利亞之間的西太平洋諸島嶼,及由韓國至中國、尼泊爾、中南半島、印度之間的東亞地區。台灣日本腦炎流行季節主要在每年5至10月,病例高峰通常出現在7月。病患預後不佳,通常留有嚴重後遺症。
傳染方式
豬及許多動物因被帶有日本腦炎病毒的病媒蚊叮吮而受到感染,而未帶病毒的病媒蚊則在叮吮正處於病毒血症(viremia)的動物時受到感染。
潛伏期
通常5~15 天。
可傳染期
人不會傳染給人,因為日本腦炎病毒在人體內病毒血症的力價低且時間短,所以病人的血液中通常測不到病毒的存在。病媒蚊的感染大部分來自豬,蚊子一旦被感染則終生具感染力。
感受性及抵抗力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1) 人氣()
各年齡兒童發展評量圖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局 台北市早療綜合服務網
整理: 吳俊厚醫師
寶貝成長過程中,身高,體重的增加稱為[生長] ; 而認知、語言及溝通、情緒及社會適應等方面的成熟,則稱為[發展]。
3歲以前是人們一生中身體成長最快速的時期,每個孩子若能在『生長』與『發展』得到均衡成長,將能為下一個發展階段學習與身心健康奠定重要基礎。
並不是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循著相似的順序與速度發展的,因為遺傳 環境還有許多不明原因,這些都會是影響孩子的重要因素。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大約有6~8%的兒童,因為這些原因造成部分兒童在動作、認知、語言、情緒及人際適應等各方面表現比同年齡的兒童出現明顯落後的現象,對於這群落後的孩童,我們稱為『發展遲緩兒童』。
常見的發展遲緩類型,包括:動作發展遲緩、語言溝通發展遲緩、認知發展遲緩、社會適應發展遲緩及情緒心理發展遲緩,為有一種或數種、或全面性的發展速度落後或順序上的異常。
以下圖示各階段幼兒發展應有的的里程碑 (兒童健康手冊內有附), 若您發現寶貝已經到達該年齡仍未出現應有發展,則應給小兒專科醫師檢查.本院雙週星期三夜診另設有小兒神經發展評估門診[蘇慧琴醫師],提供最專業的小兒神經發展評估,但因為所需評估時間較長,須事先預約.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抗流感藥物
本院為疾病管制局提供公費抗流感藥物克流感(Tamiflu)與瑞樂沙(Renelza)的合約醫療院所,2者皆是有效對抗A型與B型流感的藥物,使用療程皆為5天,請按醫師與藥師指示規則服用.
克流感為口服劑型,適合各種年紀;瑞樂沙為吸入劑型,只適合5歲以上.為了幫助大家了解瑞樂沙正確使用方式,特別連結疾管局影片,以期達到最佳療效,早日恢復健康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
A型肝炎疫苗
吳俊厚 醫師
何為A型肝炎
A型肝炎為一種RNA病毒,侵犯人類肝臟,會造成黃疸、發燒、噁心、肚子不舒服。少部分嚴重病患會造成猛爆性肝炎,死亡率為千分之一。
傳染途徑
主要為飲食不潔由糞口傳染引起,在衛生環境不良時可能會爆發群聚傳染而大規模流行。疾管局統計國內A肝患者得到感染主要由小吃攤進食與餐廳聚餐得到最多。
流行狀況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約140萬人得到A型肝炎。在開發中國家大部份人都已經得到具有抗體,因此很少爆發大規模流行。相反的許多衛生環境好的國家年輕人都沒有得到過,血清中沒有A肝抗體,反而大規模流行的機會比較大。如上海市1988年大流行造成30萬人感染與47人死亡。在已開發國家流行多在托兒所與住家內、或是到A肝流行的國家(如中國大陸、東南亞、非洲、南美洲)旅行而得到,且多發生在低年齡層者。
台灣2003年研究發現20歲以下有A肝抗體者不到10%,尤其是都會區有抗體者更低,可能產生大規模流行。而政府1995年起在山地鄉幼童有提供公費A肝疫苗注射,使得山地鄉的發生案例由1995年183例降至每年0-2例。反觀都會區的感染數仍不少。2009年全國急性A肝病例數為239例,甚至超過急性B肝病例數(160例),為國人肝臟健康的主要威脅之一。其中病例數最多的縣市為1.新北市 2.台北市 3.桃園縣。若以人口數考量則發生率最多為1.金門縣2.基隆市3.台北市。
A型肝炎疫苗
A型肝炎疫苗為不活化疫苗,施打2劑可得到長達20年的保護力。2劑間隔為6-12個月,肌肉入射。
建議施打者
依據疾管局建議
1. 30歲以下未具抗體之民眾,建議自費接種疫苗
2. 國中生及高中生因外食居多,建議入學前檢驗是否有A肝抗體,未具抗體者自費接種疫苗
3. 出國至流行國家未有A肝抗體者出國前1個月施打第一劑疫苗,6-12個月後再打第2劑
疫苗施打禁忌:
1. 發高燒
2. 1歲以下嬰兒
3. 對第一劑A肝疫苗過敏者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子宮頸癌疫苗
吳俊厚 醫師
子宮頸癌威脅婦女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每年有51萬多名子宮頸癌新增病例,約23萬名死於子宮頸癌,其中約八成是發生在開發中國家的女性。子宮頸癌為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的第五名,依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平均每年仍有5千名婦女罹患子宮頸癌(包含原位癌)。
人類乳突病毒HPV (Human Papillomavirus)是造成子宮頸癌的主因
人類乳突病毒是引起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70-80%的子宮頸癌是因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引起。人類乳突病毒共有200多種,其中20多種高危險病毒與子宮頸癌有關,台灣常見的高危險病毒株為HPV16、18、52、58等,其中HPV16、18佔70%;低危險病毒為HPV6、11是造成性病尖性濕疣(菜花)的主因。
HPV感染方式
一般是性接觸引起感染。但因為HPV相當普遍,可能在任何情況下感染,因此並非性生活氾濫才會得到菜花。最近的醫學文獻報導,甚至在廁所門把、水龍頭開關等處,都能發現HPV存在。女性一生中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機會為50%~70%。因為感染初期並無症狀,所以大多數被感染者並不自知。
因為目前尚無HPV感染的治療方式,只能針對引起的病變給予治療。
哪些人適合接種疫苗
女性:
9到26歲的女性皆可接種。
得到病毒後再施打疫苗就無法之後的病變,所以早期施打效果最好。美國研究顯示婦女第一次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年紀多為15-24歲間,所以建議年輕女性及早施打。18歲以下(未成年)女性需取得家長同意
男性:
10-12歲常規接種,13-21歲未打者打一劑,22-26歲不建議例行性接種
美國疾管局(CDC)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 最近(2011/10/25)建議所有年輕男性(10-12歲)也應接種。主要目的讓男性預防口腔癌、肛門癌及陰莖癌,同時也為女性子宮頸癌防治提供延伸防護,也就是可以防止HPV經由性接觸傳染給女性,彌補女性子宮頸癌疫苗接種率低落的不足。
疫苗種類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流感
資料來源 疾病管制局
吳俊厚 醫師 整理
何謂流感?
流感是一種的造成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可分為A、B與C型。A型和B型幾乎每年引起季節性的流行,C型症狀輕微,不會造成流行。主要感染人類的A型流感病毒為H1N1與H3N2。流感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水、喉嚨痛及咳嗽等,在高危險群之病患,其嚴重之併發症亦可導致死亡,最常見的併發症是肺炎,其他還可能併發中耳炎、鼻竇炎、腦炎、心包膜炎等。
流感與一般感冒不ㄧ樣嗎?
普通感冒的致病原多達數百種不同病毒,如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則是由流感病毒引起。流感容易出現明顯的全身乏力、頭痛發熱,通常症狀發作較突然,痊癒的時間也比一般感冒長,需一個星期到幾個星期才能完全恢復,而且容易引發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流感病毒有一個重要特點,即非常容易發生突變,且傳染力相當強。
流感的傳染途徑、潛伏期與可傳染期為何?
流感主要藉由咳嗽、打噴嚏等飛沫傳染方式,將病毒傳播給周圍的人,亦可能因接觸到污染物表面上的流感病毒,再觸摸自己的口、鼻而傳染,因此個人衛生及洗手是預防傳染的重要事項。潛伏期(被感染至症狀出現)約1-3天;罹患流感的人,在發病前1天至症狀出現後的3-7天都可能會傳染給別人,而幼童的傳播期則可能更長。
何謂高危險群?
包括2歲以下幼兒、65歲以上老人、長期照護機構住民、心肺肝等潛在性疾病者、因慢性代謝性疾病(糖尿病)、腎衰竭、血紅素病變、免疫不全(包括愛滋病毒帶原者)需長期治療追蹤或住院者、孕婦、過度肥胖及6個月大到18歲需接受長期阿斯匹靈治療者等人員。
流感的危險徵兆?
一般人的危險徵兆為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缺氧、嘴唇發紫或變藍)、血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
但嬰幼兒不善表達身體的不適症狀,建議可以觀察寶寶有無呼吸急促或困難、缺乏意識、不容易喚醒及活動力低下,皆可做為判斷危險徵兆的重要指標。
預防流感,居家環境應如何處理?
1.平時定期清潔經常接觸的物品,如鍵盤、課桌椅、門把以及公用電話,但沒有必要使用漂白水等特殊清潔劑。
2.留置流感病患的場所,病毒污染程度較高,因此可採取下列方式消毒:
(1)使用政府核可的消毒藥品。
(2)使用濃度70%的酒精消毒室內環境表面
(3)如果沒有酒精,可以將1份的市售漂白水加上99份水(比例1:99)稀釋後再進行消毒。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流感疫苗
資料來源 疾病管制局
吳俊厚 醫師 整理
1.為何每年都要接種流感疫苗?
由於流感病毒極易產生變異,幾乎每年流行的病毒株都會稍有不同,原施打疫苗對不同抗原型之病毒並不具免疫力,致保護效果減低,即使病毒未發生變異,疫苗成分相同,接種4-6個月後保護效果即可能下降,保護力一般不超過1年,因此建議每年均須接種1次,是全球一致性的作法。
2.接種流感疫苗的保護效果如何?
因年齡或身體狀況不同而異,平均約可達30%~80%,對健康的成年人有70%~90%的保護效果。若老年人罹患流感,則可減少50%~60%的嚴重性和併發症,並可減少80%之死亡率。此外,疫苗保護效果亦需視當年疫苗株與實際流行的病毒株型別是否相符,一般保護力會隨病毒型差異加大而降低。
3.為什麼今年我已打了流感疫苗,還是會感冒(或得到流感)?
普通感冒的致病原是多達數百種的不同病毒和細菌,流感則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兩者並不相同;流感疫苗所包含之病毒株僅包含目前最常流行之3種病毒型別,加以病毒易突變特性,故於接種流感疫苗後,是有可能感染其他型別流感;另外,個人接種流感疫苗後產生之保護效果亦有個別差異,故少數人也有可能在保護力不足的情形下感染病毒。
4.接種流感疫苗後多久可以產生保護力?
完成流感疫苗接種(幼兒為接種第二劑)後至少約需2週產生保護力。
5.因應秋冬流感疫情,何時接種流感疫苗才來得及產生保護能力?
台灣歷年來流感疫情多自11月下旬開始升溫,於年底至翌年年初達到高峰,一般持續至農曆春節,於2、3月後趨於平緩,故建議高危險及高傳播族群,應於10月流感季節開始,便進行疫苗接種,讓整個流感季均有疫苗保護力。
6.今年流感疫苗病毒株是如何選用的呢?
我國使用之疫苗係依世界衛生組織每年對北半球建議更新之病毒株組成,近年來流感疫苗均包含3種不活化病毒,即2種A型(H1N1及H3N2)、1種B型。今年使用之疫苗係適用於2011-2012年流行季,每劑疫苗含下列符於規定之抗原成分為:
1.A/California/7/2009(H1N1)-like virus
2.A/Perth/16/2009(H3N2)-like virus
3.B/Brisbane/60/2008-like virus
7.哪些人不適合接種流感疫苗?
1.已知對「蛋」之蛋白質或疫苗成份有嚴重過敏者。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輪狀病毒疫苗
吳俊厚 醫師 (羅士軒醫師2017年增修)
秋冬時節許多小孩會得到病毒性腸胃炎,症狀多為前2天嘔吐、發燒、腹痛,之後變成持續腹瀉,大便成分多為水稀狀,嚴重時一天會多到10幾次。這種情形多半是病毒性腸胃炎感染,其中最主要的病毒就是輪狀病毒。因為輪狀病毒感染會造成嚴重腹瀉,所以嬰幼兒感染而導致脫水的機會很大,據統計因為腸胃炎腹瀉脫水住院的病童中有一半是因為輪狀病毒感染所致。因為輪狀病毒的傳染力很強,研究顯示全球5歲的幼童幾乎至少都得過一次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的命名是因為在電子顯微鏡下看起來像輪子,所以命名為輪狀病毒(Rotavirus),拉丁文中rota為輪狀。它是一種RNA病毒,沒有脂肪的外包膜,其RNA做出的主要蛋白質有G與P蛋白。病毒學家依其主要蛋白的不同來區分不同的輪狀病毒,如G1、G2、G3等。
輪狀病毒傳染途徑主要是經由糞口傳染,也就是感染者的糞便中帶有大量病毒顆粒,若是清潔不乾淨,病毒顆粒會散布到手上或物體表面,健康的幼童手上沾到病毒顆粒後,有接觸到口、鼻,就會受到感染。研究顯示感染者糞便每公克病毒顆粒高達1000億億顆,而只要10-100顆病毒就可已是另一個健康的幼兒發病。所以傳染力非常的強。
輪狀病毒感染的治療主要在防止脫水,尚能進食的小孩需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其中以孩童的電解質液最佳,因為其中的電解質與糖分最適合脫水的孩童補充,其次才是選擇運動飲料或是米湯,此時不適合飲用高糖的飲料如汽水或果汁,因為高容質的糖飲量可能會使腹瀉加劇。
預防重於治療,若有疫苗能防止嚴重的輪狀病毒感染,則小孩就不必忍受又吐又拉甚至住院打點滴的痛苦。目前國內合格上市的有兩家外國藥廠製作的疫苗,在11個國家人體試驗後發現是安全與有效的,兩種疫苗的比較如下表格
|
RotaTeq (輪達停)
|
Rotarix (羅特律)
|
服用次數
|
3次
|
2次
|
|
![23a7dc395164f9264c9a9db97f890626.jpg 23a7dc395164f9264c9a9db97f890626.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drwang77/1316183742-1141886784_t.jpg)
|
![Rotarix.jpg Rotarix.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drwang77/1316183742-3964340467_t.jpg)
|
藥廠
|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