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泰樺醫師整理

 

臨床上,偶爾會遇到不打預防針的父母,如果只是不打流感(這種情況比較多)的話,那倒還好。非常少見的會遇到常規的預防針也通通不打,這時侯小兒科醫師,該怎麼辦呢?

2005年時,美國小兒科醫學會有發布一篇論文,聲明小兒科醫師要盡可能地幫助父母了解疫苗的重要性,如果真的父母還是拒絕,就要交付衛生主管機關來強制處理,確保兒童都能接受該得的疫苗

然後,這麼多年過去了,在臨床上遇到越來越多拒絕打疫苗的父母後,美國小兒科醫學會改變了想法,在去年20168月再度發布一篇論文,結論是:

在嘗試過任何解釋、方法後,如果父母還是拒絕打疫苗,就要拒看這個病人(patient dismissal)(非急症的病人,醫生是有權利這麼做的),不過這是最後的一個手段,而且要確保病人還是有可以諮詢、利用的醫學資源(如轉介到別的醫師),並且在一個專業、平和的氣氛下進行

在做這個不得不的決定之前,小兒科醫師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這可不是隨隨便便地踢走一個病人,而是要先採取很多手段

1. 讓家長了解不打疫苗而得到疾病,是多麼嚴重

2. 讓家長了解嬰幼兒,是得到這些疾病最危險的一群人

3. 一項一項以臨床證據、科學證據跟家長解釋每個疫苗的作用、副作用

4. 如果家長是擔心打針小孩會痛、捨不得,就要提供父母打針不痛的方法(邊餵母奶、看故事書、快進快出打針法、冰敷、塗局部麻醉)

5. 大部份不打針的家長,都是被單一、極罕見、少數、無因果關係的疫苗嚴重副作用事件給影響,進而不打針(像台灣2009年劉小弟弟打完流感疫苗後死亡)。小兒科醫師應該拿出科學證據來解釋,說服父母這只是冰山一角,無因果關係,大部份打針的小孩都是安全無事的

6. 像子宮頸癌疫苗,很多的家長都認為打了這個疫苗,會增長未成年性行為。小兒科醫師應該提出證據,並沒有醫學證據顯示,打子宮頸癌疫苗,會造成未成年行為的增加

7. 對於因為非醫學原因”(如宗教、哲學因素)而不打針的父母,學會則認為不能被允許,應該盡力消除

美國醫師中的53%10-19分鐘,8%20分鐘在跟父母解釋疫苗施打。在台灣,在三分鐘門診的環境下,應該很難。臨床上不打疫苗的父母,大概就只能稍微勸說後,如果真的還是不打,也無可耐何了。不過,在年已經有因為不打疫苗,而被通報"虐兒"的案例出現

66666.png

接種疫苗不僅僅是一個權利,也是一個義務(就像9年國民義務教育)。不接種疫苗而生病,由於多是會傳染的感染性疾病,受害的不是自已,而是所有的大眾。真的對於疫苗有疑慮,尤其是常規疫苗(健康手冊上有的),應該諮詢專業的醫師,而不是聽信網路、新聞媒體上的渲染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