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__10846256.jpg

何泰樺醫師整理

<哥哥,你怎麼可以打妹妹,給我去旁邊罰站   (┛`д´)┛ ~┻┻ )

在媽媽的怒吼聲下,雖然哥哥很不甘願,還是嘟著可以吊一斤豬肉的嘴巴到角落好好地面壁思過~~

 

這個場景,應該是大家小時侯,也是目前有小孩的父母,常使用的管教小孩的方式吧!?

 

你知道這個在國外的兒童教養、幼教領域裡,這也是一個正規、主流的方式嗎?

 

在國外的教養小孩裡,這個處罰的方式,叫做Time-out (直譯是時間到,或者說是『時間暫停』、『休息時間』,在教養的領域裡,一般是指在一個小角落罰站、罰坐、面壁思過等)

 

這種教小孩的方式,主要就是當小孩有一些暴力、不順從行為時,可以用這種方式,來把小孩拉離他的這種情緒,並且遠離當下的場景,而讓小孩心裡知道這是錯誤的。這跟小孩做對的事情的時侯,家長給予口頭或物品的獎賞,正好是相反的做法(所謂的一手拿胡蘿蔔,一手拿棒子』。而且這種方式不涉及體罰,在講究愛的教育的現代,就算是在歐美也是被小兒科醫師跟兒童教養專家所推薦的教養小孩方式之一, 也有很多實證醫學論文證明是有效的

 

但是在美國小兒科醫學會最近做的一個調查裡(訪問401個父母),發現超過四分之三的父母都用這種管教方式來矯正小孩的壞壞行為,但是多多少少都犯了技術上的錯誤喔!8成的父母用的方式,都跟time-out裡寫的準則,正好是相反的!例如:

 

1. 給小孩多次警告後,才使用time out

2. 當小孩在time-out時,跟小孩講話聊天

3. 當小孩在time-out時,卻可以玩玩具、看書、用3C產品、或跟其它人講話

 

而正確方式應該是

1. 給小孩一次警告後,有時後告知一個簡短的理由(不要囉嗦講一堆,最好是一句話就好,例如:你這樣做會害到妹妹!),就把小孩抓去time-out

2. 當小孩在time-out時,不要跟小孩講話

3. 當小孩在time-out時,就讓他們乖乖地啥事都不做發呆,不要給他們任何刺激的東西(玩具、書、3C產品、其它的人)

 

而當小孩如果給你繞跑時,這時不是要大吼小叫或跟小孩講一堆大道理,而是在最小的互動下(minimal interaction),把小孩抓回原處

 

身為爸媽的你作對了嗎?上述有些準則,似乎不合乎為人父母的直覺,不過在國外是經過反覆驗證,所得到的結論喔!在研究當中也發現,那些覺得time-out沒有效的父母,幾乎(85%)都是用了錯誤的方法

而Time-out的其它施行細項

1. Time-out的場所可以是一面牆壁、一個牆角、一張椅子、樓梯間、或是臥室。反正就是一個讓小孩只能好好反省,沒有其它刺激的安靜地方

2. 那倒底要處罰多久?文獻上說,小孩幾歲就幾分鐘。2歲就2分鐘,3歲就3分鐘,最多15分鐘!!(16、7歲高中以上的年紀,應該就關不住了吧XD)

3. 家長可以簡短地跟小孩說為何要處罰,還有多久可以離開處罰的地方,但是大忌是講太多、討價還價!這會讓小孩搞不清楚重點!

Time-out維基簡述(全英文的喔@@)(點我點我)

下次要罰小孩站或是關廁所之前,記得上述的原則,不然罰完之後小孩還是皮卡丘的弟弟,皮在癢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