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衛教文章 (4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8888.png

還在煩惱要打哪種流感疫苗嗎?一張圖就了解(點擊圖片可看大圖)    何泰樺醫師製表整理
# 圖表中的價錢是本診所的收費(所有價錢都含有150的掛號費),各家院所的價錢是不一樣的。選擇您信任的診所/醫師,還有好的注射環境(像本院特有的"健兒門診"),比那50、100元差價,要重要的多~⋯⋯

# 其實只有三種疫苗:
1.公費三價(2A1B,兩種A型一種B型流感抗原)
2.自費三價
3.自費四價(2A2B,兩種A型兩種B型流感抗原)
.
公費資格(2017年10月)
1.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
2.國小、國中、高中、高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少年矯正學校及輔育院學生
3.50歲以上成人
4.具潛在疾病者[包括高風險慢性病人(含BMI>=30)、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
5.孕婦及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
6.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
7.機構對象
8.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
9.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
**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高職/五專,大部份都在校內統一施打。沒有在校內施打的,要拿補接種單,到醫療院所施打
.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除了洗鼻子,吸鼻子也是相對安全,而且可以緩解感冒症狀~~~~~

by何泰樺醫師
上次介紹『洗』鼻子,這個的確是有很多醫學實證說對感冒、鼻竇炎、過敏性鼻炎是安全且有效的。那『吸』鼻子呢??
相對『洗』鼻子,『吸』鼻子的醫學實證比較少,針對小孩目前只有2篇,顯示是安全且有效的喔!(其中一篇吸鼻器用的是下面影片2:02處,中間那個像耳溫槍的手持電動吸鼻器~)
goo.gl/cqjQoV (英文)
可以讓
*流鼻涕↓74%
*鼻涕倒流↓80%
*用口呼吸↓78%
*吵雜呼吸音↓73%
*鼻子過來的胸部雜音↓83%
*藥物的使用↓41%
-舒服的睡眠↑67%
-好餵食↑36%
-呼吸順暢↑76%
-90%的父母滿意
# 中耳炎的機會↓20%
# 過敏發作↓55%
# 降低抗生素的使用↓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56.png

# 向全天下辛苦幫忙帶小孩的阿公阿嬤致敬^.^~
~何泰樺醫師
今天看診遇到一個帶3個孫子來看診的阿嬤。去年剛來永和看診不久就遇到這個阿嬤,因為家庭變故,3個孫子的父母都不在身邊,都靠阿嬤阿公一手扶養。
三個小男生,想也知道很難帶,沒有說不乖,但是一進到診間就東摸西摸,手很”間”,阿嬤常一路念到看完診。三個也常常生病傳來傳去,常常1個生病就3個一起中,這次是3個接連腸胃炎
---阿嬤(台語): 這3個孫子帶得有夠累,三不五時就破病
---我:小孩子玩在一起,一個中就傳來傳去,都是一些小病而已,不用太煩惱啦。阿嬤妳很辛苦ㄋㄟ,以後他們長大會賺大錢孝順妳的啦~
---阿嬤:等他們長大,我早就ㄎ一ㄠ啊(死掉)
---我:哎唷阿嬤別那麼說,妳會瓦霸哩啦(活120歲)。哥哥,以後長大要賺大錢孝順阿嬤喔(哥哥一臉無辜點頭…)
---阿嬤:叫你回人話要用講的是沒在聽喔~(推著3個小孫子出診間門了)


阿公阿嬤幫忙帶小孩,真的是很辛苦啊。
*一方面老人家體力不夠,會很累
*一方面會有”隔代教養”的問題,往往只會”養”,不太會”教”,偶爾還會被父母嫌棄
*而且通常是不支薪的工作,做好沒獎勵,做差被人嫌~
而且正如這位阿嬤所說的,等到小孩長大功成名就了,往往自已也做古了,無法享受榮華富貴啊。現在雙薪家庭多,白天父母上班,小孩就交給阿公阿嬤帶的,真的不少~
向全天下辛苦幫忙帶小孩的阿公阿嬤致敬!


聊了這麼多,還是要來點有料的,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也有一些簡單的建議給祖父母的喔

1. 不能只是當個”保姆”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母描述發燒不NG3.png

父母描述發燒不NG2.png


~何泰樺醫師製作
最近看到一個醫生朋友的臉書在抱怨,說他打斷家長的談話(小孩發燒,家長帶來看),只想問他想知道的重點,結果家長有點生氣說醫生都不聽父母講,當面說醫師打斷他的講話很沒禮貌~醫生當然也很生氣,認為家長描述小孩病情都抓不到重點,徒然浪費時間…

其實雙方都沒錯啦。我們醫生有受過嚴格的專業訓練,當然知道要問些什麼才是重點,才能幫助診斷。沒人幫家長上過課,家長當然有時描述病情會抓不住重點,加上小孩生病家長會緊張,也不能怪家長
就像我去修電腦也常常說不清楚情況啊XD
覺得與其抱怨家長,還不如教家長如何講,才是正面有幫助的^.^

就舉發燒作例子,怎樣跟醫生描述小孩發燒的情況,才是比較好的哩?大家可以參照以下的圖表,這樣在看診的時侯,比較能讓醫生抓住重點,掌握小孩的發燒情況,才能有利於醫生診斷病情喔!
(遇到大牌、病人多、脾氣不好的醫生,也才能不被罵喔XD)
下面也詳細解釋說明喔!

1.

NG: 昨天我的小孩用手摸起來燙燙的好像發燒了
GOOD: 我的小孩昨天發燒了,量到有38.7度

國外有個研究說家長用手感覺小孩是不是有發燒,雖然有74%的準確率,不過還是比不上用體溫計(耳/腋/肛溫)來的準喔。38.0才算是真的發燒,可以的話還是要用體溫計,比較好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234.png

最近遇到一個小朋友來看感冒,檢查卻發現有明顯且嚴重的中耳炎。整個耳膜都紅腫且化膿了(上面的圖),這非得要用抗生素不可~
用了3天,回診追蹤,完全沒改善。
再給3天,回診追蹤,幾乎沒改善,依據治療準則,加上第二種抗生素,吩咐一定要乖乖吃藥喔…
再吃4天,總共10天的療程,應該會至少改善一點了吧??回診追蹤,完全沒改善 >.<”
(我有買一支耳鏡,可以照相讓爸媽清楚地也看到小孩耳膜的發炎情況,這三次的耳膜發炎化膿,爸媽看的一清二楚~)
這時侯何醫師的玻璃心完全崩潰了>.<”,心裡想說怎麼會這麼難搞,都用了二種抗生素(第二線的)了,還完全沒改善……
是不是我醫術有問題?是不是藥過期了還是包錯藥了?要開個轉診單去大醫院注射第三代的抗生素了吧?
這時突然出現了一個救世主的聲音:
.
.
.
.
“醫生不好意思啦,其實我們這三次的藥都沒有吃耶…”
ORZ。一次藥沒吃,很常遇到;但是可以三次都沒吃,還是信任你回診的,這是第一次遇到啊~~~~~~

其實第一時間我完全沒有生氣的感覺,只是覺得鬆了口氣,畢竟”吃你的藥都沒效”,是診所醫師最怕遇到的事情。也很感謝家長,雖然沒有遵照醫囑吃藥,但是也不離不棄地有定時回診啊
然後最怕的是小孩會不會造成聽力上的問題?問了問小孩跟媽媽,似乎目前沒有耳鳴、聽不到的問題產生。
跟媽媽衛教說這樣放下去,會自已好的機會很低,有一定的機率會造成聽力受損(建議之後要去做聽力檢查),建議還是重新吃抗生素一個療程,抗生素其實沒有什麼副作用,爸媽也能接受了~在吃完14天的療程後,中耳炎明顯改善了。中間媽媽有先去做一次聽力檢查,似乎有點受損(不嚴重),不過是中耳還有發炎化膿的情況下做的,之後完成了療程,還是需要再做一次聽力檢查~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a.png

22a.png

33a.png

~~~不吃藥緩解一般感冒三大心法~~~

by何泰樺醫師
坐了多喝開水多休息外,也有很多經過醫學實證可以緩解一般感冒症狀,又不用吃藥的方法喔!以下三個方法,是經美國小兒科醫學會認證的,不是民俗療法賣膏藥隨口說說的喔~
goo.gl/VjJVCQ (英文)

.
1.蜂蜜(食用)
睡前大約30分鐘蜂蜜,已經有很多醫學研究證實可以緩解小孩的夜咳跟睡眠品質喔!各種的蜂蜜其實都可以,一開始約吃0.5-1匙的蜂蜜
***不滿1歲,是不可以吃蜂蜜的喔,會有肉毒桿菌中毒致命的危險!滿1歲就安全了


2. 薄荷膏(塗在脖子/胸口)
不少的研究都證實將含有樟腦、薄荷醇成份的藥膏少量塗抹在感冒小孩的脖子、胸口,可以有效的緩解感冒時的咳嗽、鼻塞、胸部積痰的症狀喔。曼秀雷敦小護士、萬金油都含有類似的成份~
***使用限制
-小孩必須滿2歲
-有蠶豆症的不適合使用
-不能塗在鼻孔或嘴巴裡
-一天最多三次
-薄薄一層就可以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退燒藥綜合表格1.png

退燒藥綜合表格2.png

                                       何泰樺醫師整理

                                                                                       (點擊圖片可以看大圖喔)
再一個退燒藥表格,爸爸媽媽可以參考看看~
1. 依普芬會過敏的還是少數,台灣成人的資料是0.6-2.5%,兒童沒有相關資料,不過大概100個不到1個,家長不用太擔心

2. 依普芬建議未滿6個月的嬰兒盡量不要”常規使用”,不過有需要的話,由醫師指示是可以的。安佳熱一般是沒有年齡限制(少數報告說未滿3個月不是很適合,不過這不是主流意見)

3. 安佳熱最大也幾乎是唯一的副作用,就是肝功能受損,不過這是在中毒劑量下才有的,肝功能正常的小孩,正常劑量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4. 有些研究說安佳熱的成份(乙醯氨酚,acetaminophen)可能會加重氣喘的症狀,而依普芬不會。不過這個目前的因果關係還未確定(也許不是乙醯氨酚引起氣喘的症狀,而是氣喘控制不好的小孩會用到比較多的乙醯氨酚),美國和台灣的小兒科醫學會,都沒有說不能使用,氣喘的小孩可以使用喔!

5. 安佳熱或依普芬的成份都可能引起嚴重的”史蒂芬強生症侯群”,不過很罕見啦(美國1969-2012年,43年期間才107個病人),表格就不寫了

6. 任何一個藥物,你看藥罐上,或者是仿單上都會寫一堆副作用,不過真的臨床上常見的沒幾個,千萬不要被這些一大串的副作用嚇到了,請詢問醫師或藥師喔

7. 那個”一天最多劑量”,是跟你說如果不小心吃太多,只要不要大於這個劑量就沒關係。不是讓你給它吃到這個劑量來挑戰小孩身體的代謝喔>.<"

8. 美國或台灣小兒科醫學會都說可以吃退燒藥,不要再相信網路或中醫師啥退燒藥傷身體的謠言啦~~~~~~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7.png

88.png

# 退燒藥水= 體重除以2……………………BY 何泰樺醫師

圖片看不清楚被卡掉的,可以點擊圖片,就可以看到完整大圖喔!!!!


在診所六年了,很少遇到退燒藥水喝過量的,反而是常常會遇到退燒藥水喝不夠劑量,喝成體重除以4的,今天早上就遇到一個媽媽,覺得怎麼退燒樂水效果不好~
在台灣的兒童用退燒藥水,只有二種,濃度都是統一,而且都是做成60CC的藥水


1. 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
(濃度:24毫克/每CC)...(使用劑量:10-15毫克/每公斤)
體重除以2,4-6小時一次,常見商品名是『安佳樂』,少見的有必理痛、舒痛樂(←這個濃度只有安佳樂的一半,12毫克/CC,應該沒在賣了??)

2. 異丁苯乙酸(Ibuprofen)
(濃度:20毫克/每CC)...(使用劑量:5-10毫克/每公斤)
體重除以2或4,6-8小時一次,常見商品名是『依普芬』,『舒抑痛』,『炎熱消』,其它少見的有馬蓋先、伊普、伊普熱痛、速熱寧、速克熱痛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在2011年的退燒藥指引中,Ibuprofen只有寫10毫克/每公斤,就是體重除以2。除以2或4(5-10毫克/每公斤)是台灣兒科醫學會寫的

兩個退燒藥水在正常使用下最大的差別就是一個可以4小時(安佳熱)一次,一個是6小時(依普芬、炎熱消、舒抑痛)一次,不要搞錯了。如果要安全一點,就記6小時


其實不管那一種退燒藥水,簡單一點,就是體重除以2就對了,既有效也不會過量。當然體重除以4喝少一點不會怎樣,只是退燒效果差,那乾脆不要喝靠自已的抵抗力就好XD。另外遇到有一個媽媽的做法是,高溫就給體重除以2,低溫就給體重除以4。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發燒的事實.png

退燒藥的使用方法.png

今天來談談退燒藥的使用方法喔,補充圖片上沒有的...............何泰樺醫師整理

圖片看不清楚被卡掉的,可以點擊圖片,就可以看到完整大圖喔!!!!
1.新生兒(大概0-3個月)越高燒,可能代表疾病越嚴重。但是其它小孩就不是喔!最典型的就是玫瑰疹,會高燒39-40度,可是小孩精神活動力都很好,也是一個會自已好的良性疾病

2.退燒藥的劑量都是依據『體重』,而不是年齡、身高

3.不要說美國人不開退燒藥了。根據2011年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的退燒藥指引,13%的美國醫師會開退燒藥給發燒不舒服的小孩,剩下不開的,也知道這麼做是可以的

4.80%的美國醫生建議,不要為了退燒而叫醒正在睡覺的小孩

5.不要說退燒藥傷身體了。2011年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的退燒藥指引,明確地說,退燒藥像安佳熱和依普芬,在正確的使用劑量/頻率下,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是安全且有效的

6. 有些小孩吃退燒藥容易低體溫

7. 在診所的用藥中,固定一天吃3或4次的藥粉裡面,可能會含一點點低劑量的消炎退燒藥。如果您的小孩是容易低體溫的體質,記得詢問醫師,有需要的話是可以拿掉不加

8. 幾度可以吃退燒藥? 每個醫師講的不同
---2011年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的退燒藥指引說37.3℃(華氏101度)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副食品果汁水鮮奶蜂蜜..png

一般人的觀念中,果汁是很健康的飲料吧?可是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可不這麼認為
美國小兒科學會在昨天2017/5/22公布新的兒童飲食指南,建議未滿1歲的嬰兒不要飲用果汁,因為沒有營養助益。在之前2006年的時侯是建議6個月以下的嬰兒不要喝果汁,現在更嚴格了,1歲前都盡量”少喝”,”沒有必要”,"不鼓勵"(但是不是完全不能喝,一點點是沒關係的)

與其喝果汁,還不如吃水果。果汁除了大量的維他命C跟一些礦物質外,就只剩下大量的果糖+熱量,沒有其它嬰兒所需的蛋白質、脂肪、纖維質等,只會排擠嬰兒奶量跟副食品的攝取,還會造成肥胖、蛀牙、脹氣、輕微腹瀉。水果有大量纖維質,可促進嬰兒咀嚼能力,幫助腸胃蠕動跟排便,明顯優於果汁

美國小兒科學會對於兒童果汁飲用量的建議:
1歲以下: 不喝
1-3歲: 每天不得超過4盎司(約120CC)
4-6歲: 每天不得超過4盎司至6盎司(120-180CC)
7-18歲: 每天不得超過8盎司(240CC)
此外還建議1歲後的小孩喝果汁不能給他一整瓶(或插著吸管)隨時拎著想喝就喝,而是在固定時間(例如三餐時間)、限量下喝,不然一直含著果汁瓶的小孩容易蛀牙,也會喝入過量的果汁。而且在睡覺前也盡量不要喝
原文連結:
https://www.aap.org/en-us/about-the-aap/aap-press-room/pages/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Recommends-No-Fruit-Juice-For-Children-Under-1-Year.aspx

**未滿1歲的嬰兒,跟1歲後差很多呀,水、果汁、鮮奶、蜂蜜這些1歲後都相當推薦且安全的食物,在1歲前要不是禁忌(蜂蜜),要不就是要少攝取(水、果汁、鮮奶)
**要注意果汁、鮮奶、水,是”盡量不要喝””不鼓勵嬰兒喝”,但是一點點是沒關係的,跟蜂蜜這種絕對禁止的食物是不一樣的


延伸閱讀:
哪些副食品該特別注意?考前重點整理~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中耳炎9宮格.png

                    (點擊圖片可以看到完整圖喔)

                      何泰樺醫師整理
中耳炎治療準則(2013,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中的預防中耳炎方法
**強烈建議
1. 餵母奶

2. 避免二/三手菸
3. 定期接種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疫苗

*作參考,但是並不是強烈建議
4. 不躺著用奶瓶喝奶、 六個月大後戒奶嘴

5. 減少感冒(不太早讓小孩上托嬰中心或托兒所)
6. 吃含有Xylitol(木糖醇)的口香糖

另外治療準則上沒有寫的,不過臨床上我們還是會建議病人
7.控制過敏性鼻炎
8.不用力兩邊擤鼻涕,一次擤一邊
9.服用維他命D

4分之3的小孩都會至少有一次中耳炎,這些小孩中2分之1到3分之1會反覆中耳炎(這群人最需要預防中耳炎的措施)

**吃Xylitol(木糖醇)口香糖/喉片可以預防中耳炎,醫學實證上發現可以降低25%的中耳炎發生率,不過有些限制喔!
1. 只能用來”預防”中耳炎,不能”治療”中耳炎
2. 口香糖或喉片,比喝的含有Xylitol的糖漿有效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抗生素.png

當小孩喉嚨痛、咳嗽、鼻涕,你也許會期待醫生開抗生素來治療,以求好的比較快。但是在大多數時侯,小孩的呼吸道感染並不需要抗生素來治療就會好。事實上,隨便開抗生素對小孩弊多於利,因為

 

抗生素只能殺細菌,不能殺病毒

  • 大部份的感冒是病毒感染
  • 黃鼻涕不代表細菌感染
  • 大部份的喉嚨發炎也是病毒感染,A型鏈球菌的喉嚨感染很少
  • 支氣管炎也多為病毒感染

 

在大部份的情況,抗生素對小孩沒幫助

  • 抗生素無法有效對抗一般感冒、流感、支氣管炎、黃鼻涕,因為這些都是病毒感染居多
  • 許多中耳炎不靠抗生素也會自已好

 

抗生素有副作用

  • 會導致拉肚子或嘔吐,甚至嚴重的藥物過敏反應
  • 過多的抗生素會導致細菌"抗藥性的產生,使得下次遇到同樣的細菌會更難治療

 

何時需要抗生素

  • 咳嗽14天都沒有好,疑似百日咳
  • 細菌性肺炎
  • 感冒的鼻涕十天沒有好,或好轉一點很快又惡化,或者黃綠鼻涕合併發燒數天
  • 喉嚨A型鏈球菌快篩陽性

 

原文連結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泰樺醫師整理

一般感冒從開始到完全好,1天到12(甚至更久),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大概3-6天時症狀最厲害後,後面症狀越來越輕微。最常見的天數,是5-7

下面的圖是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在2013年鼻竇炎指引中的圖,說明一般感冒的過程。可以看到感冒的呼吸道症狀,第12天都可以還有一點點,只要是越來越好,就不用太擔心

 

一般感冒過程 2013 AAP sinusitis guideline.png

一般感冒.png

 

 

如果症狀不見改善,有下面三種情況的話,就是鼻竇炎,就可能有細菌感染 (都是一些症狀+天數,可以自已診斷喔),就需要考慮加抗生素

(感冒 = 鼻炎/鼻咽炎,細菌感染=鼻竇炎,差一個字,差很多喔)

一.  連續不間斷超過10天,且不見改善,甚至越來越嚴重

二.  56天的咳嗽鼻涕,本來快好了,突然惡化,或者發燒

: 3天黃鼻涕+三.  3天就連續發燒(一般是高燒)+大量黃綠膿鼻涕

 

 

未命名.png

鼻竇炎.png

鼻竇炎2.png

鼻竇炎3.png

2次感冒連在一起3.png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泰樺醫師整理

今天看診一個5歲的小孩發燒,檢查完後確定只是一般的扁桃腺發炎,開了簡單的退燒藥備用後,囑咐媽媽一些注意事項後,不經意地說了一句冰枕退熱貼那些沒啥效果,盡量不要用

『可是他今天有睡冰枕,他覺得很舒服而且退的很快耶!

 

大概很久很久以前,就被教導說睡冰枕、退熱貼、溫水澡等物理退燒的方法沒有用,沒法改變體內發炎的狀態,也沒法改變腦部對溫度的設定,只是增加身體的負擔,對一般的『發燒』沒效,只能用在『中暑』等『體溫過高』的情況

下面這段話是台灣兒科醫學會對使用冰枕等物理退燒的建議(2010)

冰枕等物理退燒法只能加速散熱,並不會矯正發炎反應所引起腦部體溫定位點的異常上升現象。這就好比說發燒的時候,我們的腦子會認為38OC以上才是正常體溫,冰枕等物理退燒法違背腦部的設定而讓熱量流失,就好比把熱水器溫度設在100OC,一面插電加溫,一面卻一直丟冰塊進去,不但讓病人有寒冷的不適感覺,也會增加無謂的能量消耗。所以發炎性疾病不應使用冰枕等物理退燒法,而應使用可以矯正腦部體溫定位點的退燒藥。對於代謝疾病、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貧血等患者而言,他們無法應付突增的能量需求,可能導致代謝機制崩潰或心肺衰竭,這類病人發燒時使用冰枕的危險性更高。衣服穿太多、中暑等體溫過高的情形,腦部體溫定位點正常而只是產熱與散熱失調,此時才可使用物理退燒法

 

那為何那個小孩會覺得舒服,而且退的很快呢?回家想了想,原來冰枕雖然不建議常規用在退燒中,不過在某個時間,是有效的

冰枕發燒.png

如圖(藍色文字),如果正在發燒『升溫』的時侯,如果給冰枕等物理退燒的話,那就是在跟身體對抗,身體要耗費更大的能量來達到它想要的溫度,這時病人就會更畏寒發抖(身體產熱),而很不舒服

但是如果是已經達到發燒的最高點(體溫不再升高)(綠色文字),或是正在退燒的時侯,給予冰枕等物理退燒的話,就會加快身體散熱(此時身體已經不產熱了,就等著散熱),熱會退的更快,身體就會更舒服。此時的情況就如同"中暑""衣服穿太多",需要散熱,使用冰枕等物理退燒,恰到好處

 

很多東西都不是絕對的不行,很多時侯都要看情況使用。像阿斯匹靈不能用在小孩的退燒,但是在川崎氏症的小孩,在急性期卻可以用免疫球蛋白+阿斯匹靈來退燒

**有些醫師提倡不能用"冰枕、酒精、熱水澡",卻說可以用"溫水擦拭"。溫水擦拭是比較溫和一點沒錯,不過這是一樣的東西,都是物理退燒的方法,這是自打嘴巴喔^.^。應該是要選擇用的時機,才是重點

冰枕、退熱貼這種物理退燒的方法,實則效果有效,最有效的還是在醫師的指導下給予正確劑量的藥物,而且充其量只是個輔助方法。在媒體跟名醫的宣導下,家長大概都知道發燒只是個表象,不要太擔心,找出發燒的原因才是重點,其實退不退燒並不是很重要

冰枕使用原則

1. 可以的話,盡量不要用使冰枕、退熱貼等物理退燒法,靠自已的免疫力,或是在醫師的指導下給予正確劑量的藥物

 

2. 大小孩可以嘗試使用冰枕來退燒。一歲以下小嬰兒皮膚脆弱,容易凍傷,一定不要用冰枕可以改用『水枕』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哪些副食品該特別注意?考前重點整理~

何泰樺醫師整理

蜂蜜..png

明確物質.png

一點點沒關係.png

不該被避免.png

1.蜂蜜

這是最為廣為人知,一歲以前不可食用的副食品了。蜂蜜由於可能含有肉毒桿菌及孢子,嬰兒的腸胃道不足以殺死,會造成中毒,甚至死亡,已有很多案例。任何有蜂蜜製品的,像蜂蜜蛋糕,都不要喔,不是只有純蜂蜜才不要吃。有些文章會說加工過後的蜂蜜製品相對安全可以吃。不過誰也不能保證肉毒桿菌跟其孢子已經被完全殺死了,最好的方法就是都不要吃。有些傳統的老人家愛給嬰兒吃蜂蜜或喝蜂蜜水,這在一歲前是絕對禁止的

蜂蜜.png

 

2.容易噎到的圓型固體食物(如花生、葡萄、小番茄、果凍等)

小嬰兒的吞嚥能力還不是很好,一些小顆圓型的固體食物,如花生、葡萄、小番茄、果凍等,都不可整粒餵食,不然會有噎到窒息的危險!

 

3.茴香

這個食物比較少為人所提到(有些宣稱治療嬰兒腸絞痛),不過在20171月歐洲的權威機構,ESPGHAN (European Society for Pa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and Nutrition歐洲兒科胃腸病學、肝病學和營養協會)的副食品準則中,明文寫出其含有毒性基因致癌物Estragole, 因些不適合給4歲以下小孩食用

茴香2.png

茴香.png

 

4. 米漿、米精

華人世界以米為主食,米精、十倍粥等是很多嬰兒第一個吃的副食品。不過相對於麥,米較易吸收累積土地中的砷,在一些環境受污染的土地種植的米,更含有較多量的砷。之前也暴出一些知名品牌的米精含有少量砷。少量的砷對人體是沒有傷害的,但是對於嬰兒的危害就比較大。歐洲建議盡量以麥食為主;歐美也明定副食品中米食的砷含量標準。而在不得不以米食為主的東方國家,建議挑選產地良好的米精品牌、自作米食時以大量清水清洗米粒,以及米漿並不適合給嬰幼兒食用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77.png

何泰樺醫師整理

以上的圖片是聯合報2017/3/26的新聞,一個台中女中學生所畫的"川崎氏症貼圖"。真的是高手在民間呀XDD

爸爸媽媽可能不了解『川崎氏症』這個病,不過應該聽過。如果要仔仔細細認識這個病,可以看這邊(點擊下面的連結)

認識多變且易被誤診的川崎氏症

最近也遇到一個打卡介苗的地方腫很大的小小孩,被我高度懷疑川崎氏症後轉診,在台大確診為川崎氏症>.<"

為什麼每個兒科醫師都會介紹這個病?簡單敘述這個會"燒壞心臟"的病在兒科裡,為什麼那麼重要

1.會死人

這個病是『後天性』心臟病的第一名原因,嚴重的病童會因為冠狀動脈(供給心臟的動脈)的問題而死亡。在產前超音波的幫助下,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已經不多了,後天的就更令人注意了~

(註) 古早時,風溼性心臟病(A型鏈球菌造成)是後天心臟病的第一名,在抗生普及、濫用後常常誤殺A型鏈球菌後,第一名寶座就拱手讓給川崎啦~

2.有的救

如果早期診斷,可以用特別的藥物(免疫球蛋白、阿斯匹靈)來減少心臟產生問題的機率, 但是超過10天才診斷、治療的話,效果就很差。一個病再重要、再嚴重,沒有特別的治療方法,也是白搭(像很多先天性基因異常的病,都是無藥可醫)

3.易診斷

它的診斷標準就是發燒5+5個症狀其中的4個(眼晴紅、嘴巴紅、脖子淋巴節、身體疹子、手掌紅腫)

這五個症狀,都是醫生用眼、手看看、摸摸就可以診斷的,不用抽血、照X光,甚至連聽診器都不用,在深山中一個赤手空拳而有經驗的醫師三分鐘就可以鐵口直斷診斷這個重大疾病。面前放9個正常的小孩1個川崎症的小孩,這個台中女中的學生,也可以診斷的出來

# 典型川崎氏症的病童,外觀上就像"喝醉酒吃檳榔的醉漢"眼晴、嘴巴紅紅(像吃檳榔的紅唇族或像兔子),又因為發燒精神不好像喝醉酒樣。以前在林口長庚醫院時,我們所敬愛的感染科權威/兒童醫院院長大人林奏延醫師常說,一個川崎氏症的病童,我遠遠地10幾公尺外就診斷出來啦~~(以下圖片取自網路)

654.png         987.png

4.易誤診

我想除了兒科跟家醫科的醫師,大部份的醫師都沒看過這個病,甚至不知道、忘了有這個病(除了學生時代被教過)。會的就是會,不會的就是不會,對兒科醫師而言小菜一碟的川崎氏症,在別科醫師的眼裡可能是全然陌生的。所以說兒童生病請看兒科^.^除此之外,它的典型的五個症狀(眼晴紅、嘴巴紅、脖子淋巴節、身體疹子、手掌紅腫),其它兒童的病也都常有這些症狀 ; 如果在疾病早期(還沒燒5),常常只有出現1、2個症狀而已,就算是兒科醫師,也很難診斷出來

5.常發生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何泰樺醫師整理

 

477693faa01fcb0c199fdc0884fdf430.jpg

 

在餵食副食品時,是不是常遇到下面的問題?

 

老公:『唉唷,就加點糖或鹽,比較好吃,小孩比較吃的下呀』

 

老婆:『可以書上或網路上有說副食品最好不要加耶!?

 

婆婆:『你小時侯"垃圾吃垃圾大",還不是好好的?!』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就讓醫學實證來評評理~

 

話說人類/嬰兒本能上就喜歡比較"甜"、"鹹"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含有較高的熱量,在原始人的時代,吃這些才有活下去的優勢。但是在現在富足的社會,已經不是活不活得下去的問題,而是健康的維持跟避免肥胖了

 

文獻上也有不少針對嬰兒/幼兒時期暴露的食物,會不會影響後來的進食,做過不少研究,在2015年就有針對這個議題發表了一個評論性文章(review article)。結論發現嬰兒早期就吃比較多的食物的話,之後就比較愛吃苦的食物。早期吃””食物的話,之後有的愛吃,有的不愛吃。對於的食物則研究缺乏。其中一個研究發現如果嬰兒出生後,就頻繁地餵甜甜的糖水或蜂蜜(消毒過的)的話,到6個月大時就會比那些出生後只餵純水的,較喜歡甜的水;另一個研究則發現6個月時吃太多澱粉食物的嬰兒,長大後比較喜歡甜食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泰樺醫師整理

圖片來自網路

昨天門診遇到一個媽媽,小孩已經1歲了,還只在吃『泥狀』的食物,而且有點瘦巴巴的。有寶寶的媽媽,有人知道在"多大之前"最好已經能吃『半固體(稀飯之類)』(需要咀嚼的,泥狀的不算)的食物,不然恐怕會影響之後的整體餵食嗎?

未命名.png

 

在各大醫師跟網路媒體雜誌的衛教下,父母大概都知道,4-6個月就可以吃副食品。副食品的質地有不同的分別,一般的建議如果要細分,大致如下:

流質() à 濃湯 à 半流質(糊、精) à 半固體:細泥狀→粗泥狀→細顆粒→粗顆粒 à固體:軟食物塊→硬食物塊

# 外國人可能比較簡單: Puree (mashed) à lumpy àfamily food

# 並不是每個寶寶都一定要照這樣子順序餵的,很多人都是從半流質或是泥狀開始吃的;事實上,流質(果汁、菜汁)、濃湯,只適合開始淺嘗幾口就好

 

大概從『細顆粒』開始,就需要一點咀嚼能力了,在這之間嬰兒一般都是"吞"的就可以了。每個小孩的情況不一樣,有些小孩能吃的很快,有些小孩則不行。那如果慢慢餵,像門診中遇到的媽媽,孩已經1歲了,還只在吃泥狀的食物,是不是沒關係?

 

今年一月在權威的"歐洲兒科胃腸病肝病和營養學協會(ESPGHAN)"發表的副食品餵食指南中有提到二篇文獻,指出如果在910個月之前,還不能吃lumpy(有帶點塊狀、顆粒的,需要咀嚼的)質地的食物的話,1歲之後會有餵食困難跟挑食的毛病

# ESPGHAN是歐洲食品的權威,嬰兒副食品在歐洲,聽它的 ; 在美國,聽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的(AAP) ; 在世界,聽世界衛生組織的 (WHO)。這三者建議會有一點點小出入

# 下面的圖片很不養眼,可以跳過不看的

何時吃lumpy食物.jpg

 

必須承認的是,那些吃副食品比較慢的嬰兒,有些真的是本身咀嚼能力比較慢,急不得。但是有時侯,是媽媽們給嬰兒副食品的速度太慢,或者是怕小孩嗆、噎到(可能只是稍微嗆到一次),就不敢給予進一階的副食品,而導致嬰兒在預定的時間裡,還沒辦法吃到進一階質地的副食品,一直停留在泥狀的食物。有些研究也顯示,副食品進展緩慢,除了會導致長大後的餵食困難、挑食的毛病外,對語言的發展也有影響

 

不是說要每個嬰兒都得很快地吃到固體食物,我想是要提醒媽媽,如果寶寶吃的不錯了,就要試進一階質地的副食品,而不是稍微不順利就放棄,或者覺得寶寶體重發展都正常、反正長大後終究會吃固體食物,就一直停留在流質、泥狀食物而停滯不前喔!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何泰樺醫師整理

最近在診所的雜誌區發現了一本雜誌,最新一期裡面提到『副食品添加原則:世界衛生組織及國際母乳哺育行動聯盟提出10項建議』

987.jpg

 

"" 啊不是說現在嬰兒食用副食品的年紀是4-6個月嗎?怎麼這裡的世界衛生組織(WHO)說是6個月。我的小貝比5個月就開始吃了會不會怎麼樣? ""

 

媽媽不用緊張,這本書寫的是對的,不過就目前實際作法而言是錯的 ; 有些網路上的舊資訊會說6個月才開始吃,不過幾乎所有的小兒科醫師現在都是建議4-6個月就可以吃了喔!原因簡單講一下~

 

早的時侯醫師是建議是4個月的嬰兒就可以吃副食品,但是WHO在2000年建議所有的嬰兒應該『純母乳哺餵(exclusive breastfeeding)』直到6個月才加副食品,這主要有幾點原因

 

1.  一些研究發現4個月就加副食品的小孩,跟6個月才加的小孩比起來,比較有較多的致命性腸胃炎,尤其在一些食物/環境衛生落後的國家

2.  就算6個月才吃副食品,跟4個月的比起來,生長跟貧血都不會比較嚴重

3.  6個月之前,母奶可以提供幾乎所有需要的熱量跟營養

 

WHO照顧的是世界上所有的嬰兒,而這些嬰兒有40%是生長在貧窮線下,也就是食物/環境衛生比較髒亂的地方。如果太早吃副食品,肯定會容易吃到髒東西造成腸胃炎,結果常常是致命的。而母奶跟固體食物比較來,相對乾淨安全許多,是這些嬰兒唯一保證乾淨來源的食物,因此建議『純母乳哺餵(exclusive breastfeeding)』直到6個月,才加固體食物

# 那為啥不一直純母乳餵到1歲甚至2歲?第一,沒有那麼多母奶,第二,超過6個月純母乳已經無法提供所有的營養。所以WHO在避免感染+沒有太大壞處的情況下,就建議純母乳哺餵ㄍㄧㄥ到6個月才不得不加副食品

#題外話,記得以前念母乳的資料時,有讀到愛滋會經由母乳傳染,得到愛滋的媽媽不建議餵母乳,但是在非洲等落後地區例外,因為這些地區的新生兒不喝母奶,就等著餓死或吃到不乾淨的食物病死!可見母乳在這些落後地區的重要性

 

但是之後的很多研究都顯示,在歐洲及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基本上食物環境是乾淨的,沒有太早吃副食品導致致命性腸胃炎的顧慮。後續的研究也發現太晚吃副食品,長大後反而對食物過敏的機會比較高,而過敏這方面是當初WHO比較沒有考慮到的,也是已開發國家比較注重的。對過敏的顧慮遠大於食物安全,再加上嬰兒的生理本來4個月就可以吃副食品,因此如美國跟歐洲等已開發國家在2008年後就不甩WHO老大哥的6個月建議,直接建議4-6個月就可以吃副食品囉!

# 這個 早點餵食容易感染晚點餵食怕過敏、生長不好 的問題,在研究上叫做『weanling’s dilemma』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腸病毒簡介

 羅士軒醫師整理

參考資料: 疾管局腸病毒防治工作指引

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臨床處理注意事項

腸病毒  

一、病毒簡介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屬於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在過去的分型大致分為:小兒麻痺病毒(Poliovirus)、克沙奇病毒(Coxsackievirus)A型及B型、伊科病毒Echovirus)及腸病毒(Enterovirus) 等60餘型。後來「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在2000年依據病毒學基因序列分析結果,重新將腸病毒分為人類腸病毒A、B、C、D(Human enterovirus A、B、C、D)型,而每一種人類腸病毒又有多種血清型。其中腸病毒71型被歸類於人類腸病毒A型。

腸病毒分型  

      1998年腸病毒71型流行在台灣造成405例重症和78人死亡的疫情最為嚴重,當年預估約有140萬的兒童得到手足口症和咽唊炎。一般而言,感染某一型腸病毒之後,對該種特定病毒之免疫力至少可持續數十年之久,但接觸過未曾感染過的病毒型別,仍有可能感染發病,所以有可能一而再地反覆感染。

    腸病毒無脂質外殼,故親脂性消毒劑如酒精、一般清潔液、乾洗手液對其無用。但不耐強鹼、56℃以上高溫會失去活性、紫外線可降低活性,甲醛、含氯漂白水等化學物質可抑制活性。

 

二、傳播方式 

   在台灣地區全年都有感染的個案,一般以四到九月為流行期,病例數較多。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分泌物或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腸病毒感染的潛伏期大約2至10天,平均約3到5天,發病前數天在喉嚨及糞便都有病毒存在,即開始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可持續經由糞便排出病毒,時間可達8到12週之久。

 

 

三、臨床症狀

    腸病毒可以引發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有些時候則會引起一些較特殊的臨床表現,包括: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疱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等。目前一般統稱流行的腸病毒表現即為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峽炎。但是由於病毒名稱中有個「腸」字,許多家長就誤會腸病毒是造成腸胃炎的兇手。其實腸病毒只要是在腸道繁殖生長,比較少出現嚴重腹瀉狀況,與腸胃炎的病毒不同。腸病毒感染較常見的疾病、臨床症狀及可能病毒型別如下:

腸病毒臨床症狀  

 

    在所有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之外,以腸病毒71型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從1998年台灣地區的大流行到目前為止,主要重症以及死亡的病例,腸病毒71型占了最大的比例。另外三歲以下幼童感染,併發嚴重中樞神經症狀之比率較高。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0) 人氣()

1 23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