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  

吳俊厚 醫師

2014/02 羅士軒醫師增修

2014/12 羅士軒醫師新增全面公費補助內容

 

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自104年1月1日起納入幼兒常規接種項目

 

2014/12 羅士軒醫師增修

 

納入常規接種項目後,接種時程也有所變更。出生滿 2 個月、4 個月分別接種第 1 劑、第 2 劑(兩劑間隔至少 8 週,與五合一疫苗同時接種,分開不同部位) PCV13,年滿 12-15 個月接種第 3 劑 PCV13。

 

pcv13-1  

 

    依據我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監測及流行病學顯示,5 歲以下幼兒及65 歲以上長者為主要感染族群,其中幼兒又以2~5 歲為最高,1~2 歲次之,其感染的血清型別以19A 最多(101 年佔62%;102年佔53%;103 年佔47.9%),而目前適用於幼兒接種之肺炎鏈球菌疫苗僅有13 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有含括該血清型。為預防幼童因感染導致嚴重合併症,同時降低住院率及死亡率,並降低幼童的鼻咽帶菌率,減少肺炎鏈球菌的傳播,間接保護其他族群,以達群體免疫成效,政府自104年1月1日起將PCV13 納入幼兒常規接種,採2+1(2 劑基礎劑,1 劑追加劑)之3 劑接種時程。但是過去的自費時代是採取3+1(3 劑基礎劑,1 劑追加劑)之4 劑接種時程,到底有甚麼不一樣呢?

    目前國際上大約有一半國家,以一歲以下兩劑與滿一歲追加一劑的2+1時程接種公費PCV,另一半國家則以一歲以下三劑與滿一歲追加一劑的3+1時程接種公費PCV。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中,可以採用其中任一時程。台灣預防接種諮詢小組於過去的會議討論中,即決定如果於嬰兒開始公費接種PCV,可採用2+1時程。美國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發表的成本效益分析Stoecker C, Hampton LM, Link-Gelles R, et al. Cost-effectiveness of using 2 vs 3 primary doses of 13-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Pediatrics 2013;132(2):e324-32.),認為3+12+1時程主要的差異,在於6-12月間3+1時程的保護效益可能高一點。以政府角度觀之,相對於2+1時程,3+1時程並不符合成本效益,也就是說多打一劑多出來的保護效果,並不值得多打一劑的花費。該報告也認為,如果2+1時程的疫苗接種率達到93%以上,多出來的群體免疫效果,會使得2+1時程的保護效果與3+1時程沒有明顯差別。所以台灣預防接種諮詢小組與疾管署決定用2+1時程,並以盡量提高接種率為目標。3+1時程在6-12月間多出來的一點保護效果還是一種差異。如果希望增加這一點保護力差異,自費打一劑而變成3+1時程,仍為合理的作法。(以上摘錄自台灣兒科醫學會)

 

    簡單說,以目前接種率尚未達到93%以上,我們希望能替小寶寶多爭取一點保護效果,在情況許可的情形下,還是可以自費接種6個月的1劑!另外,因為政府補助了3劑13 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讓爸爸媽媽們省下不少的支出,但我們更希望能因此提升口服輪狀病毒疫苗A型肝炎疫苗的接種意願與接種比率,來減少小寶寶們可能因為感染輪狀病毒而造成的嚴重腹瀉或是A型肝炎病毒所造成急性肝炎。

 

 pcv13-2   pcv13-3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9) 人氣()

兒童發燒問答集     制訂單位:  台灣兒科醫學會 (來源: 台灣兒科醫學會網站 ,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修訂日期:20101214

[體溫的測量]

1.          有哪些因素會影響體溫的測量?

答:   無論身體產熱增加或散熱不良,都會使體溫上升,例如喝很多熱水、運動、泡三溫暖、長時間曬太陽、穿太多衣服等。如果要確定有沒有生病發燒,就必須避免這些因素,並靜坐休息1530分鐘後再量體溫。

2.          跟傳統的水銀體溫計比起來,電子體溫計有什麼好處?測得準不準?

答:   如果定期校正,電子體溫計測到的體溫跟水銀體溫計沒什麼兩樣。但水銀體溫計不適合一般家庭使用,主要是因為水銀體溫計有意外破裂而導致水銀中毒並污染環境的危險。目前台灣已經停止使用水銀體溫計,以減少意外傷害及環境污染。

3.          用體溫計量體溫需要量多久?

答:   一般電子體溫計約在啟動1分鐘後會發出嗶聲,那時候就可以判讀體溫。專家建議口溫至少量25分鐘,腋溫量310分鐘,肛溫量13分鐘。

4.          摸小孩的皮膚看有沒有發燒的方法準不準?

答:   摸皮膚判斷有沒有發燒的方法很不準確,所以當小孩生病的時候,一定要用體溫計才能正確判斷小孩有沒有發燒。根據國外的研究,母親用手只能正確判斷74%有發燒的小孩,而護理人員的正確判斷率則只有42%

5.          量體溫的方法有好多種,到底哪一種比較準?

答:   量體溫的方法包括肛溫、口溫、腋溫、背溫、耳溫、額溫等,其中以肛溫最接近身體內部真正的溫度。耳溫與肛溫的相關性很高,必要時可取代肛溫,但必須注意三個月以下嬰兒的耳溫與中心體溫的相關性較差。口溫平均比肛溫低0.50C,腋溫平均比肛溫低0.80C,而且這兩種方法比較容易受到皮膚黏膜血管收縮等因素的影響而偏低。一個月以下或體重很低的新生兒,不適合量肛溫與耳溫,可考慮量腋溫或背溫。用額溫槍或紅外線測量皮膚表面,準確度較差。

6.     量肛溫正確的作法為何?

答:   先用肥皂水或酒精清洗體溫計,以冷水沖淨(勿用熱水),在末端擦上少許凡士林等潤滑劑。最好的姿勢是讓幼兒腹部朝下俯臥,並將小孩放於成人的大腿或床上,用一手扶著幼兒臀部上方的下背部,另一手將體溫計伸入距離肛門口深度約0.51英吋(1.52.5公分)處,不要過度深入。電子體溫計於靜置約1分鐘後發出嗶聲即可判讀。

7.          量口溫的時候,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答:   5歲以上兒童可以用這種方法量體溫,測量前1530分鐘內不宜飲用熱水或冷水,以免導致測量誤差。量的時候先用肥皂水或酒精清洗體溫計,然後以冷水沖淨(勿用熱水)。打開電子體溫計開關,將感應端置於兒童舌頭下方,靜置約1分鐘,體溫計發出嗶聲後即可判讀。

8.      量耳溫的時候,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答:    三個月以下嬰兒準確度較差,量的時候必須注意耳溫槍在耳朵裡面的角度必須正確,過多耳垢則會干擾測量。中耳炎或其他中耳異常者量耳溫會有誤差,應該用其他方法量體溫。耳溫槍必須定期校正以免失去準確性。量的時候將耳溫槍感應端置入外耳道,按壓啟動鈕即可在幾秒內判讀數據。當兩耳量出來之溫度不同時,以較高溫度為準。

 

王杰凱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